返回首页 >

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丨“硬核”科技筑就应急通信“生命线”

2025-07-24 14:00   河北日报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选择了天通和北斗双通道备份的方式,当天通信道拥堵时,工作人员可借助北斗卫星短报文通道,通过短消息的形式上报现场信息与指挥中心进行通信,从而大大提升应急通信的可靠性。”孙安宅说。

  既然引入了北斗短报文通道,研发人员顺势思考:是不是还可以通过这个通道,将终端的状态传输到指挥中心,从而实现对所有终端的位置、电量、信号强度等信息进行统一展示和管理呢?

  为实现这一功能,研发团队一鼓作气,持续攻关,经过专题实验,最终完成了终端态势在管理平台上的实时展示。至此,天通北斗融合通信解决方案顺利完成。

  6月24日,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的“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全国多地举行。

  远东通信的天通北斗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在其中大显神通。它有效解决了偏远无信号覆盖区域的应急通信问题,帮助实现灾情快速报送与高效指挥调度。

  在应急通信领域实现创新突破的同时,远东通信在时频器件领域的自主攻坚同样令人瞩目。

  展厅西侧,一只只指甲盖大小的恒温晶振成品有序摆放。“恒温晶振,被称为电子设备的‘心脏’。”远东通信时频事业部高级工程师张文平说,远东通信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居全球前列。

  然而,2006年之前,这种产品却是受制于人。2005年,我国3G通信基站所用的高稳定度SC切(应力补偿切割)恒温晶振被国外垄断,一只售价高达上千元。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