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游富平教授:脐带血有更好的生命力和调节功能

2025-07-28 14:46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张腾 济南报道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炎症性疾病及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持续增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在2025年干细胞临床应用及再生医学研讨大会上,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游富平教授分享了关于脐血单个核细胞在老年化炎症及退行性疾病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帕金森治疗的新曙光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震颤麻痹”。被称为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元多巴胺产生的羟化酶降低会造成的运动障碍,是导致帕金森产生的原因之一。我国患者数量庞大,预计2030年将达500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

  帕金森的传统药物治疗是使用多巴胺能药物,约50%患者用药5年后出现“剂末现象”(药效缩短)或“开关现象”(症状波动);手术治疗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但花费需数十万,医保覆盖有限,大多数患者只能简单康复治疗,减缓病情进展。

  而脐血单个核细胞在治疗帕金森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游富平教授介绍到:“在模型动物中,输注脐带血干细胞后,动物的肢体协调性、僵直症状(如旋转行为减少)显著改善,且进一步研究发现,使用脐带血单个核总体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CD34+细胞,这可能意味着脐血单个核细胞中更多的细胞成分如免疫细胞的调节功能,在治疗中发挥了协同作用。”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