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尺素金声丨育儿补贴,3600元背后的三重深意

2025-07-29 08:55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不久前,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持续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支持政策,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是民生政策的重心之一。调查发现,多数育儿家庭反映养育子女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生育、养育、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例如,将子女教育、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列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持续推进教育“双减”政策缓解家庭教育焦虑,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解决育儿家庭照料难题等,受到育儿家庭的广泛欢迎。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及时雨”。我们必须坚持稳定性、长期性、连续性原则,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也不要脱离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600元的背后,是“生育友好”的真实写照。

  据测算,我国照料经济价值约占GDP的25%,其中女性贡献了近2/3的照料劳动,育儿补贴是尊重照料劳动经济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发放育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育儿劳动和照料行为的外部经济效果内在化。实施育儿补贴制度是对群众降低养育负担呼声的积极回应,也是尊重生育社会价值的体现。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