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头老槐树诉说的抗日故事
2025-08-01 14:21 海报新闻
杨培要、张凤岐携手本村伙伴,以老槐树下的茅庵为据点,走遍全村,为伤病员求医问药,发动邻里互助解决缺粮困境。夜晚,他们常在老槐树旁的空地上,教唱激昂的革命歌曲:“鬼子真可恨!奸淫、掳掠、放火又杀人!...大家要齐心!拿起刀枪去和鬼子拼!”那悲愤而充满力量的歌声,在老槐树的枝叶间回荡,如星火燎原,点燃了深埋于群众心底的抗日烈焰。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秘密发展了李尚友、张文礼、陈水清等老贫农入党,在老槐树无声的注视下,建立了圈头村第一个党小组。同时,陈洪亮、杨洪林等20余名热血青年加入了抗日救国会,革命的星火在圈头村正式点燃。

省派工作队员搜集圈头村史料(田军/摄)
1939年7月,日军铁蹄踏进菏泽城。中共菏泽县工委秘密迁至圈头村,迅速创建了菏泽西北至东明东北的抗日根据地。县工委由汲丕显(县委书记)、杨培要(组织部部长)、张凤岐(县委秘书)等干部组成,还包括鲁西区党委和县工委的数名妇女干部。初到时,干部们便分住在杨培要、张凤岐等人家中,老槐树的浓荫仿佛也为这些革命火种的守护者提供了庇护。
他们很快组织起公开的“菏泽县抗日救国会”,杨培要任会长,张凤岐任秘书。这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深入农村,不摆架子,与农民同劳动,夜晚走访贫农宣传抗日,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同时,组织青年、儿童大唱革命歌曲,营造出火热的抗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