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星火照征程——记一次跨越百年的精神交付
2025-08-01 15:05 大众网
“减轻劳动!”“增加工资!”矿工们压抑太久的吼声如山崩海啸。王尽美站在人群中心,声音穿透喧嚣,带着炽热的信念与疾病折磨下的沙哑:“工友们!这煤,是我们一镐一镐挖出来的!这力,是我们一分一分使出来的!凭什么让那些吸血的东家,还有霸道的洋人,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他挥动着手臂,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无产阶级抗争的必然性、砸碎旧世界的呼号,熔铸成最朴素有力的语言,深深锤入每个矿工的心底:“团结起来!只有团结,攥成一个拳头,我们才有活路!”
那一场在圈子村程家顶点燃的罢工烈火,远非孤立星火。正是这些看似分散在淄川大地上点点抗争的光芒,如地下奔涌的炽热岩浆,最终汇聚成磅礴之力。王尽美敏锐地抓住工人日益觉醒的契机,奔走于张店、淄川、博山等地的煤矿、铁路、车站、工人居住区,播撒火种,发展组织。1924年7月,革命火种终成燎原之势——经中共中央批准,淄博地区第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鲁中大地上的红色灯塔——中共淄博支部(亦称中共淄博矿区支部),在淄川矿区庄严诞生。圈子村那场秋日抗争的呐喊,如同惊蛰的一声雷鸣,震醒了沉睡的淄川,为这座红色灯塔的巍然矗立,积蓄了不可阻挡的力量。
报国丹心代代传
1921年,王尽美提笔写下“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的诗句,并将自己的名字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王尽美长子王乃征晚年手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题款“祖孙代代奋勉传”。这幅字,是穿越时空的家族密码,更是对后来者无声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