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千年 故事从“新”说——看泰安文旅演艺如何升维“破圈”?
2025-08-06 09:09 中新网山东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改版升级后的演出现场。陈阳 摄
“新版演出从单一的帝王封禅主题拓展为多维度文化表达。”梅帅元说,希望通过更浪漫有趣、更有参与感的表现形式,丰富观众体验,拓展受众群体,以进入故事的方式深入感受泰山文化。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教授周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故事思维’是文旅融合的催化剂,是让风景和历史会说话、能招手的密码。当人们在文旅空间中重新领略与感知,唤起的就是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体认同。”
沉浸式“场景”:深度融入、主动参与、情感交互
入得其境,方知其美。《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在文旅体验中,构建一个富有强大感染力的叙事空间,向游客发出无法抗拒的“邀请函”,引导其主动踏入精心编织的“场景”之中,能让游客瞬间“上头”。
“我抢到泰山福气啦,这次来泰安旅游的体验太棒了。”上海游客李女士看完《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后,兴致勃勃地炫耀着手中的“福馒头”。这份纯粹的喜悦,正是“上头”体验最生动的注脚。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改版后,剧情内容和观看、演出空间更加突出沉浸感。一个标志性细节是“小石头”的奶奶全程“蒸馒头”,这是深植于泰安地域生活肌理的文化符号。在“苍生祈福”高潮时,这锅承载着人间烟火与泰山灵气的“馒头”,化身具象化的“福气”撒向观众,无形的祝福变成了可感受、可带走的实体。观众手中的已不仅是食物,更是一份来自泰山、融入生活的美好祈愿与情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