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科技变量”如何变为强劲动能

2025-08-11 10:36   人民日报

  安徽科技大市场,累计培养技术经理人3600余人,从实验室“挖宝”,对接产业需求,成就“科技姻缘”。服务企业近3万家次,促成交易金额超1500亿元。

  湖北打造科创供应链平台,让企业找技术像网购一样便捷,截至今年3月已入驻企业约6.6万家,释放科创需求4.7万多项,完成供需匹配1.4万多项。

  辽宁大连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积极对接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2024年新增雏鹰企业、瞪羚企业超300家。

  “工作中要善于抓‘两头’,一头抓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另一头抓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帮助其逐步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概括,揭示了“有为”之道。

  推动各种要素优化配置,“有形之手”成为“赋能之手”。

  看“生态”。

  建成科技强国,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

  科技创新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关键就在于“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大企业等构成“乔木层”。以“链主”企业为牵引,加大要素共享力度,可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联动。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组成“灌木层”。梯度培育细分领域“配套尖兵”,能更高效地推动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

  初创企业、孵化器等组成“苗木层”。构建精准化扶持体系,促金融活水滴灌创新沃土,创新的青苗能加快拔节。

  在宏观政策形成合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研机构有效对接的好环境中,“创新雨林”才能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