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衰老“蛋白密码”,中医药智慧如何实现科学抗衰
2025-08-11 17:15 大众网
衰老,一种涉及全身多器官、多重生物学层级的复杂退行性演变。我们的身体机能究竟如何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衰退?各器官系统是否遵循统一的衰老节律?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机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论文,为衰老机制研究带来颠覆性突破。

蛋白质稳态失衡与血管衰老的“蝴蝶效应”该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从年轻到老年(跨度50年)的人类个体中,涵盖心脏、血管、肝脏、胰腺、免疫组织等13种关键组织、7大生理系统的蛋白质动态变化,其研究结果聚焦三大方面:
(1)揭示衰老的核心分子特征之一是蛋白质稳态网络的系统性崩解。
(2)绘制“衰老时间表”——30岁左右为衰老轨迹的初始分水岭,肾上腺组织率先呈现衰老特征;45~55岁进入衰老进程的“暴风骤雨期”,绝大多数器官的蛋白质组经历剧烈震荡,标志着多器官系统性衰老的加速与确立。
(3)首次确证血管系统是驱动全身多器官衰老的“核心枢纽”。衰老的血管组织(尤其是主动脉)会特异性分泌大量促衰老因子,这些因子随着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进而加速多器官的衰老进程。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衰老并非孤立事件。血管衰老作为“先锋”,驱动全身系统性退化的级联反应,而蛋白质稳态崩塌则是这一切的“背后推手”。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衰老的深层生物学逻辑,更为抗衰老干预策略提供了全新靶点。
从中医智慧到现代科学的抗衰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