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旅传承革命精神 老区菏泽焕发十足活力
2025-08-12 08:32 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到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首先肯定是看珍贵的文物。一个装着黄豆的粗瓷大碗,看上去不起眼,却是抗战时期民主民生运动中“豆选”的重要见证。在当时的抗日根据地,觉醒了的农民群众要当家作主,但大部分人不识字,怎样写选票?革命前辈们想的办法是:以黄豆当选票,几个候选人坐成一排,每个人身后,都放着一个粗瓷大碗。村民拿黄豆上台,想选谁,就把黄豆放到对应的碗里。村民用黄豆投下信任一票,干部则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民主的村干部,有很多都牺牲在了抗战斗争当中。

这件写着“抗日救国”四个字的采访包属于《冀鲁豫日报》战地记者柳朝琦烈士。1943年12月,柳朝琦在战地采访中遭遇敌人不幸中弹牺牲,在生死关键时刻,他忍着剧痛,销毁了随身携带的重要材料。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写着“抗日救国”四个大字的采访包,更是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新闻理想。
继承发扬革命精神
革命老区焕新颜
80多年过去了,革命前辈们的精神在冀鲁豫大地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正在纪念馆里表演的,是菏泽市郓城县抗日红色情景剧《亲娘》,讲述郓城数十位乳娘哺育、养大革命遗孤的感人故事。现在,菏泽市每年演出红色短剧、情景剧等270余场次,进行红色宣讲400余场次,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