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成都世运会:让中华文化之美流淌全世界
2025-08-14 17:36 大众网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包婷婷 张洋
成都世运会的赛场,正上演着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当武术首次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高久尚手中的猴棍在灯光下划出灵动弧线时,围观的外国观众自发响起掌声,他们或许不懂“精气神”的东方哲思,却能从腾挪跳跃中读懂中国人刚柔并济的生命态度。这场体育盛会,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中华文化向世界递出的鲜活名片。
锦江之上的龙舟赛道,鼓声震得水面微微发颤。西班牙队员蒙特阿古多・拉戈轻轻抚摸龙舟上雕刻的鳞片,指尖触到的不仅是木质纹理,更是华夏先民对自然的敬畏。这些并非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在浪花中跃动的文化基因。正如世运村里,异乡人笨拙地握住毛笔,墨痕在宣纸上晕染开时,横平竖直的汉字便成了无需翻译的对话。
文化的展示从不是孤芳自赏。开幕式上,公园城市的绿意与金沙遗址的古蜀文明隔空对话;场馆的蜀绣纹样在阳光下流转,每一针都藏着千年的匠心;奖牌“竹光”里,熊猫笑脸与环保竹材相遇,东方美学与现代理念完成了一次温柔碰撞。当外国运动员发现奖牌背后的隐藏徽章时,惊叹的不仅是工艺的精巧,更是一个文明对美的独特表达。
世运村的竹编筐里,装着更生动的故事。意大利选手乔尔吉娅把亲手编的绳编手环戴在腕上,说要带回米兰当信物;塞浦路斯的迈克尔・乔治欧迷上了中式熏香,连说“这味道里有东方的秘密”;赛场外的美食狂欢比金牌更让人难忘,成都用火锅底料征服世界,700多道川菜让世运会选手疯狂抢食,辣子鸡成了最火“国际语言”。这些瞬间印证着,文化传播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一场即兴的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