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山东被归类为基孔肯亚热防控Ⅱ类地区,如何有效预防?看这里!

2025-08-14 17:58   海报新闻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由高到低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区,后续可视传播风险变化动态调整。其中,山东被划定为Ⅱ类地区。

  何为Ⅱ类地区?指南明确指出,全国Ⅱ类地区(11个),指有媒介伊蚊活跃期相对较长或既往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省份。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人类是流行期间的主要宿主。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常>38.5℃)、剧烈关节疼痛(常见于小关节,可持续数月)、皮疹、头痛及肌肉痛,病死率极低(<0.1%),但部分人群(如老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它是怎么传播的?

  唯一“交通工具”: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就是我们家里常见的“花斑蚊”)。

  传播链:病毒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方式循环传播。

  三、如何早发现、早诊断?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怀疑基孔肯雅热:

  高热:体温常>38.5℃,持续时间不等。

  关节剧痛:以手腕、指/趾、踝等小关节为主,疼痛剧烈,可持续数月。

  皮疹:多为斑丘疹,常见于躯干、四肢。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