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文化②丨九州与德州
2025-08-15 10:43 大众网
作为大禹文化的重要载体,九州划分不仅是地理分区,更蕴含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大禹划分九州后,依据土地肥沃程度将田地分为九等,并结合治理进度确定贡赋等级。《尚书・禹贡》载:“(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意为兖州境内九条河道已经疏通,雷夏泽已经形成湖泊,灉水和沮水在此汇合,适合种桑的土地已经可以养蚕。人们从丘陵上迁下来,定居在平原上。这里的土壤是黑色的沃土,野草长得茂盛,树木长得高大挺拔。这里的田地属于第六等(中下),赋税定为第九等(贞,古代九等赋役中最末一等)。经过十三年的治理,这里的赋税标准才与其他州相同。
综上,追溯九州时期的兖州版图,找寻今日德州的地域坐标,可见“治水—定居—定赋”的逻辑,恰是大禹“劳身焦思”治理天下的生动体现。
责编:郭 超
审签: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