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沃野 筑梦乡村——菏泽市聚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工程纪实
2025-08-15 17:29 菏泽日报
作为鲁西南黄河夯土文化典型村落,党集古村以“留住乡愁”为魂,修旧如旧,还原古酒坊、南桥等建筑,改造拖拉机博物馆,增设方言墙、农耕文化馆,吸引八方来客追寻记忆、品味乡愁。依托独特人文资源,古村探索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之路。多元化景点的打造,让古朴小院焕发现代活力,创意设计的网红打卡点,实现历史韵味与时代潮流的交融。
这些年,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党集古村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步入党集古村,古朴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房屋、古井、小巷、酒坊,无声诉说着村庄的沧桑。这份独特韵味,吸引市民游客举家体验,在乡野间呼吸清新空气,在行走中学习生态知识,沉浸式感受乡村的淳朴之美。
正是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我市以更多新产品、好服务,吸引游客走进乡村住下来、玩起来,让乡村旅游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风吹麦浪好“丰”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命脉。
麦收时节,郓城县张营街道陈河口村,“00后”新农人陈复孜承包的700余亩高标准农田格外亮眼。今年,他种植的小麦亩产突破1400斤,较去年提升100多斤,交出了“丰产又高效”的答卷。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的硬核支撑。手持无人机操作证的陈复孜,将科技融入田间管理每个环节:植保作业,无人机穿梭麦田,喷洒均匀高效;灌溉环节,预埋滴灌管道精准发力,节水近四成,减少养分流失。麦收时,他科学调度6台收割机协同作业,4天便完成收割,真正实现了向科技要产量、向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