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奥运冠军带货?AI仅需十几秒就能“克隆”声音

2025-08-18 21:30   央视新闻

  从“一听就假”到“真假难辨”,AI克隆技术的滥用不仅严重侵犯了当事者的权益,而且还涉嫌违法违规。

  据法律专家介绍,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首次以立法形式将保护“声音”写入其中,在第1023条中明确,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精武:利用人工智能合成的这些声音,如果能够使得一般公众或者相关领域的公众,根据他的音色以及风格关联到特定自然人,那么就具有了法律上认定的可识别性,仍然可以构成对他人的侵权行为。我们国家的民法典1019条、1023条,都明确了相关侵权行为的认定,是没有经过肖像权人的同意作为前提的。

  赵精武介绍,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对声音AI克隆的授权,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声音构成侵权。

  技术+监管 重拳整治AI技术滥用

  针对目前网络上AI克隆声音的相关内容被大量传播,相关的平台是否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呢?此类乱象该如何治理呢?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