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道路交通中的致残隐患如何消灭?

2025-08-25 21:11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本报通讯员 左付朋 贺琳琳

  李英杰

  济南经十路纬一路交叉口,有座不一样的街心花园:小径上画有斑马线、转向箭头,一盏醒目的红绿灯立在中央,标示牌的标语也有点不同——“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共筑无残疾的未来。”

  交通安全与残疾预防有什么关系?今年8月25日是第九个残疾预防日,主题正是“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

  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疾病、伤害是主要致残因素,有关数据显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在伤害致残中占比较高。在第九个残疾预防日来临之际,围绕如何避免道路交通事故致残,记者进行了采访。

  傍晚时分,街心花园凉亭下,摇着扇子的居民张海云说:“去年这里焕然一新,马路、信号灯、安全带、头盔等元素成了园中景色,这是在提醒我们要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如果不注意,会受伤致残。”

  济南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事故预防和处理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任杨海波介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也是最不可控因素。“大家自身安全意识提高,减少或避免危险性行为举动,事故自然会少。这一主观因素之外,有效避免道路交通事故致残发生,还要做好两件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与事故发生后高效救援救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