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好莱坞”掀起影视旅游热
2025-08-28 10:34 齐鲁晚报
如今,走在影视基地里,随处可见剧组拍摄的场景。一间间古旧的房屋,可能就是某部热门电视剧中主角的家;一条条狭窄的小巷,也许曾经上演过激烈的追逐戏码。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精彩的影视故事。
文化底蕴深厚的
红色热土
若说影视是常山庄村的“流量密码”,红色文化便是它深扎大地的“根”。漫步红嫂家乡旅游区,浓厚的影视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而更动人的,是指尖能触碰到的波澜壮阔——这里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浸润的红色沃土,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感人至深的红色记忆。
回溯抗日战争时期,这片土地曾是烽火前沿的抗日阵地。中共山东省委在此振臂集结,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沂蒙抗日根据地由此迅速崛起,成为山东各根据地的中枢所在。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扎根战斗、生活耕耘;沂蒙人民则怀着对党的赤诚与对子弟兵的深情,毅然“舍小家为大家”,以血肉之躯托举前线:男人们推起独轮车送粮送弹,女人们纳鞋底、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民谣,正是当年拥军场景的真实写照。
在这片土地上,“沂蒙红嫂”的群像熠熠生辉:聋哑妇女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以最本真的善意诠释“军民情深”;“沂蒙母亲”王换于敞开家门办战时托儿所,用米汤喂大40多个革命后代,自己的孩子却埋在了山野……她们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生动注脚,也是刻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