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的抗战记忆丨木刻: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
2025-08-29 07:32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
抗战时期,受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大众日报没有照片可发,能够刊登照片时,已经是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了。此前的多年时间里,丰富报纸版面的手段,只能靠美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木刻。
抗敌救国。(王绍洛作,1939年5月9日)
木刻这门艺术,正如1941年新华日报刊登的王琦文章《新的收获 新的努力》所言,“抗战以后,木刻艺术家更获得空前顺利发展条件,它的进步更是一日千里。”
20世纪30年代,在鲁迅的积极倡导和扶持下,新的木刻技术从国外引入,并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因为抗战,山东根据地聚拢起一批受鲁迅影响的艺术家,如王绍洛、那逖、缨流等。
“共产党万岁!”我只听见他震颤的喊声,没敢张眼看他倒下。“他没有投降,共产党的队伍是不会投降的!”(缨流作,1941年7月13日)
大众日报正是因为有这批艺术家的加入,创刊初期就刊登了最早的木刻作品《民众武装起来,保卫我们的家乡》,最早的人像木刻《孙中山》。艺术家就地取材,利用木刻,记录史实,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