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独立调查丨深圳粤海故事①:一粒种子,一次对标,一片森林

2024-09-14 09:45   海报新闻

腾讯所在的粤海片区

  做对选择:先有“小湾区”,后有“大湾区”

  访谈朱荣远次日,我又约见了陈学军。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南下广东,曾就职于深圳市科技局,参与初创深圳高交会,是大沙河创新走廊的主要策划者。对于粤海片区的发展和历史,他又给出了另一番解读和观察。

  首先,回到深圳当年为何对标学习硅谷,“因为硅谷有斯坦福大学,所以在深圳大学旁边搞高新区,是一次典型的‘抄作业’,硅谷是湾区,高新区也是湾区。”

  陈学军所说的高新区,也就是朱荣远说的深圳科技工业园。

  说到“抄作业”,陈学军笑着说:“当年抄作业抄到什么程度?连人家的毛病都抄回来了……”

  为何这么说?

  原来,早在深圳科技工业园启动建设的时候,并没有规划商业,全是写字楼,“因为硅谷里面没有餐厅,美国人没有午餐午休的概念。中午饿了,一个三明治,最多用微波炉热一下。所以高新区最初十年最头疼的是什么?是吃饭问题,高新区的配套,全靠附近的城中村大冲村来解决。所以有人说,大冲村是高新区的‘奶妈’。”

  不过,陈学军也表示,“实事求是地讲,当年深圳学硅谷,‘抄作业’抄得也是可圈可点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回到当年,世界那么大,即使抄作业,抄谁的作业?什么时候抄?当年选择抄硅谷,而不是波士顿、休斯顿,或者美国其他的地方,深圳无疑做对了选择。”

  陈学军强调,深圳,是先有了一个“小湾区”,后有现在的“大湾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