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和共和国的故事丨“笔墨当随时代” 两代制砚人的文化传承

2024-09-15 11:10   海报新闻

  刘刚表示,家中书画、国学氛围浓厚,自己对制砚有着天然的感情,不知不觉地把制砚当作了义务和责任。父亲从未强制要求自己传习制砚,也从未插手自己的职业规划,父子二人坚信传承的最佳境界是“自然而然”。刘刚称,自己现在也身为人父,同样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要种好文化的“根”

  制砚是一门综合艺术,书法、绘画、审美、篆刻同时集中在一块小小的石头上,大到宇宙星辰,小至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雕刻题材,因而极考验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知识储备。

  刘克唐、刘刚二人的创作风格各异,但父子俩一致认为,相较于技术,隐于砚台之外的传统文化体系才是核心。“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底蕴,种好文化的‘根’。”这是刘克唐对后辈们唯一的要求。

刘刚潜下心来,精雕细琢砚台

  刘克唐的作品颇具古韵,留白设计精巧,如今,他年逾七十仍觉钻研不足,平日除了翻看书籍文献,还经常外出采风,和不同学者交流经验、碰撞灵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刘刚从父亲那里学到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严谨的做事态度,印象中,书房里的父亲永远在看书、制砚。父子一起工作时,刘克唐也是最后才收工休息的那个。“父亲那一代人对工作的拼搏精神是我们很难达到的。”刘刚这样感叹。

  “笔墨当随时代”

  历经岁月的磨砺与不懈的探索,父子二人认为“点石成金”的要义就是“笔墨当随时代”。精心守护传统文化的内核,并加以开拓创新,最终才能窥见工艺文化的天光。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