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文化中国行丨入列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候鸟加油站”怎么为鸟“加油”

2024-09-27 11:09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选择在黄河口安家的不光是黑脸琵鹭。今年6月,保护区在大汶流管理站发现了疣鼻天鹅繁殖成功。根据2024年鸟类迁徙及繁殖期专项调查监测,保护区内丹顶鹤野外繁殖达14巢、越冬数量达320只,东方白鹳成功繁殖202巢、繁殖幼鸟526只,黑嘴鸥繁殖种群稳定在1万只左右,朱鹮成功孵化幼鸟20只。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介绍,自2020年以来,保护区内还发现了大红鹳、勺嘴鹬、白鹈鹕、黑头䴓等珍稀鸟类的身影。

  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新住民”也越来越多。

  在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候鸟数量从2019年的2万多只,增长至2023年的约10万只。在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9月23日,辽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秋季猛禽监测单日记录到11175只,这也是中国内地秋季猛禽监测的首个“万猛日”。在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越冬的小天鹅数量,从2016年记录的60只增长到2023年的近3000只,创历史新高。

  围剿互花米草,保护鸟类栖息地

黄河三角洲的白琵鹭(刘月良 摄)

  候鸟栖息地的生态改善,非一日之功。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充分利用长江上游泥沙资源,崇明东滩引进并种植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以加快滩涂淤涨成陆,保护沿江一线海塘的安全。然而,其快速生长改变了当地植物群落结构,挤占了本土植物海三棱藨草和芦苇等的生存空间,导致底栖动物无法生存,一时间鸟类栖息地的食物来源大量流失。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