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文化中国行|“水中大熊猫”来安家,黄河三角洲“新住民”越来越多

2024-09-27 14:01   大众新闻

  2020年以来,保护区先后投资3.47亿元,连续实施了五期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总面积13.1万亩,清除了互花米草存量,全面遏制了互花米草扩张。在垦东12观测点,放眼望去,曾经疯长至2米多高的互花米草已然不见,这里正在开展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

  “目前,保护区内互花米草的清除率达99%以上。互花米草治理和种植盐地碱蓬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了本土植被覆盖率,恢复原生态本底环境,加快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进程。”周立城说。

  围剿互花米草的成效已经显现。跟踪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清除后,底栖生物种类增加了27%,平均密度增长80%,平均生物量增长50%。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的观测,原先在芦苇丛中觅食的鸟儿,不少回归滩涂觅食。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有数百万只鸟类在此停栖,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今年7月26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大河之洲的生态之变,将会有更多的“黑脸琵鹭”们,选择来此安家。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李明)

责编:姜晖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