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望岳谈|“国际化”的孔夫子:道行,无桴而至四海

2024-09-27 20:40   大众新闻

  “中国孔子”成为“国际孔子”,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象征。《论语》记载,孔子曾和弟子子路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今天,孔子和他倡导的儒家学说,已经是“道行,无桴而至四海”。

  “国际化”的孔夫子,源于孔子“道前定”而“行笃敬”的人格魅力。孔子流芳百世,但其治世思想不是一开始就为外界接受。孔子一生被齐国冷落过,在鲁国坎坷沉浮,55岁到68岁在卫、曹、宋、郑、陈、蔡六国以及楚国的边境游历,屡遭拒绝,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弘道之心也坚毅不变。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明知时艰,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人分析《论语》中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有“道隐”思想,其实不是这么简单。这篇文章说明孔子做事情具有注重主客观条件的辩证思维。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此章辞旨深隐,寄慨遥深”。要和文章中的“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无所取(桴)材”联系起来看。前者意思是说“邦有道”宏之,“邦无道”亦力求存续生命以宏道;“无所取(桴)材”,则是说“乘桴”之不可行。孔子终其一生,百折不挠,正道直行,非礼勿视,致力于实现自己的大同理想,这种人格魅力让人高山仰止。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