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举行 4位山东人获颁最高荣誉

2024-09-29 13:20   海报新闻

  1956年,黄河流域发生了大面积的小麦条锈病,仅在黄河流域小麦减产就超过一百亿斤,相当于4000万人口一年的口粮。攻克小麦条锈病,成了当时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25岁的李振声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赴陕西杨陵。

  有着长久牧草研究经验的李振声产生了一种想法:农民精心栽培的小麦体弱多病,而野草没人管却长得很好,是否可以把杂草基因转入到小麦中来?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野草和小麦杂交,这项研究国内没有人尝试过,当时普遍不被看好。李振声当时心里也没底,但科学的探索需要创造性的思维。他系统搜集鉴定了800多种牧草,发现野生的长穗偃麦草等对条锈病有很好的抗性。经过20多年的努力,1979年,具有各种抗性的“小偃6号”终于研制成功。

  此后“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近50个,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逾150亿斤。由小偃麦衍生出的品种“高原333”至今仍保持着单产最高的世界纪录。由于这种小偃麦的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黄淮流域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要吃面,种小偃。

  除此之外,李振声还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开辟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他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