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和共和国的故事丨“宁流千滴汗,不丢一粒粮” 平凡肩膀上扛起的粮食安全

2024-09-30 13:04   海报新闻

  上世纪,一包一包的粮食只能靠人力背扛到称重的地方进行过磅,然后入库,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如今,这样的收粮盛况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德州军粮集团第五粮库记者看到,数辆货车鱼贯而入准备运粮出仓,金灿灿的小麦通过机器迅速进入货斗。

  过去给粮食“体检”是个体力活,“以前的时候我们也有测温探杆,但是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长度不够,无法探测到最下方的粮食的温度情况,只能靠手插到粮食里通过自己的感官和经验测温。一天下来手不断往里探,最后手上都是倒刺。”望着自己的手,韩继强仿佛看到了30年前工作的样子。老式的苏式仓密闭性和通风条件有限,粮食存储条件并不好,导致粮食不时会出现挂壁、结顶等情况,每隔一段时间,韩继强就要和同事把仓里的粮食拿出来晾晒,人工把粮食倒在地上,铺平了之后做耙子,拴上绳,用人拉,晾晒,工作量巨大。如今,312个粮温传感器分布在仓内不同位置,坐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就能查看仓内各处的粮温。

  出入库机械设备由以前人工一铁锹一铁锹铲发展到现在的液压翻板自动卸车,不仅减少了劳动力量,更是提高了卸车效率,由原来一天装卸二三百吨提高到一千多吨整整提高了三倍。

  “管粮人”的升级

  在韩继强这代保管员的脑子里一直有一根弦,那就是要把粮食“管住”更要“管好”。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