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考古新人眼中的“四普”

2024-11-11 14:20   海报新闻

  有幸参与桓台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也是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契机。

  从四川大学考古系毕业后,我从千里之外的西藏日喀则来到完全陌生的淄博市桓台县,进入到桓台县文物保护事务中心这个大家庭。目前,仅入职10个月。虽然是科班出身,但是在新的环境里,我需要快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适应气候变化、弄懂方言俚语,这些都是我做好工作的基础。

  时至“四普”实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前期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向各镇(街道)下发通知,内容涵盖人员安排、时间节点以及需要协助的事项等重要信息,并建立起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适应机关工作,从大学校门到工作单位,我在懵懵懂懂中,使劲赶上大家的步伐。不会写公文,我多看材料多琢磨;听不懂方言,我主动承担接听电话、下通知的任务,就为了增加交谈机会、锻炼沟通能力。

  为高效推动实地普查工作,孙慧主任根据普查员专长和单位日常事务分工,将普查员重新搭配,以此提升工作效率。按照普查环节,制定出5-7人的外业分组方案,具体包括移动端数据填报、定位绘图、拍照、测量记录、无人机航拍、数据录入等,普查员AB角工作,做好补位准备。同时,采用内外业交替工作法,当外业组在开展实地调查的时候,内业组对前一天外业数据进行整理汇总,从而实现人员的交替和设备的高效利用。我对这些工作安排感到新奇有趣,待到适应工作节奏后,真切体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