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寿田 | 国学概念的提出、辨析及书法与国学的关系
2024-11-18 15:45 文化视界
至于国学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学者们也是其说各异。即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学代表人物梁启超与胡适,对国学的理解认识上也是大异其旨,甚至为此相互论争,剑拔弩张。这在他们分别于1922年、1923年应燕京大学某报刊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及《国学入门书要录及其读法》中可见一斑。胡适的书目列“一百八十四种,其中工具书十四种,思想史九十二种,文学史七十八种”,思想史包括道教佛经书籍,文学史包括元曲、小说,如《三侠五义》《缀白裘》《儿女英雄传》《九命奇冤》以及《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而不具列史部。梁启超对胡适所列书目大不以为然。他在《评胡适之的 〈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 》一文中批评道:“胡君这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把应该读书和应备书混为一谈了。”而他对胡适在国学书目中,不列史部,而大量开列小说更是不可理解。“胡君为什么把史部一概屏绝,一张书目叫做国学最低限度,里头有什么《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却没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岂非笑话?若说《史》《汉》《通鉴》是要为国学有根底的人设想才列举,恐无此理。若说不读《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便够不上国学最低限度,不瞒胡君说,区区小子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的学识浅陋,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
鲁迅致胡适之信札北京鲁迅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