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济南市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
2024-11-19 13:35 济南日报
开展人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依法依规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以生产建设单位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验收报告编制等单位为重点,落实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激励惩戒机制,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畅通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公布市、县级举报监督电话,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监督指导生产建设单位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将水土流失防治纳入行业日常监管,做到管行业、管建设、管生产必须管水土保持。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重点治理进度,强化综合治理成效。科学划分治理单元,高标准实施泰沂山脉、泉域保护等区域重点工程、黄泛风沙区预防保护工程。在长清区、章丘区、莱芜区、钢城区、平阴县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水土流失攻坚整治。在历下区、市中区、历城区、济南高新区等泉域保护区,围绕泉水保护,采取海绵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等措施实施综合整治。在市南部山区重点区域实施封禁、造林、乔灌草混交等综合措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在济阳区、商河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防风固沙为主,做好防护林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5%,到2030年全市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7.5%,到2035年提升至89.59%。
统筹流域水系整治、污水垃圾处理、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以流域水系为单元,积极推进整沟、整村、整镇、整区(县)一体化水土流失治理。合力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到2027年,共建成17个生态清洁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