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望岳谈|乡村记忆编纂:一项刻不容缓的文化工程

2024-11-21 17:19   大众新闻

  一是实体“物”的变化剧烈。很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拆迁改造,农村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旧的工程、房屋等建筑载体,已经不复存在。除了人力改造,一些更久远的建筑和物件,因为风雨侵蚀,也会自然坍塌、消亡。

  二是一些手艺、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处在待保护状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常重视。早在2006年,山东省公布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和曲艺、杂技、手工技艺、消费习俗、岁时节令、传统中医药等领域的名录达到157项。11月11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公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包括九大类共计297项省级非遗项目。但毋庸置疑的是,民间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丧失了实用性,处在消亡的边缘,如过去农村普遍使用的木推车等生产工具,因为不再使用,其制作方法也濒临消失。

  三是一些“村人村事”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口谈”中,随时有消亡的可能。沂源的盖冶村,历史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至今有西汉冶铁遗址。这些历史悠久的村落,有口口相传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多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农村供水问题的解决方案、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当地学校的落成时间等,这些事情现在只有老人能记得。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