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大省挑大梁·文化润心丨听!山东这些文化遗产正讲述时代故事

2024-11-24 21:07   爱武城

  挎起水壶、背上干粮,身穿带有“齐长城巡护”字样的红马甲,走上十几公里的山路巡护,这是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巡护员孙启彬的“日常”。巡护中,如果发现问题,就及时上传到“智慧巡护”App,一键通达市区两级相关部门来解决;遇到游客,就给大家讲讲齐长城历史,宣传与文物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齐长城,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在山东,像孙启彬这样的齐长城公益性巡护员还有很多。2022年以来,根据齐长城在沿线7市的长度和巡护任务量,全省共设置了800多个岗位,确保每1公里齐长城至少有1名巡护员负责巡查。山东还通过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等,实施齐长城“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制度、开展齐长城周边土地占地补偿等举措,有效保护齐长城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风貌。

推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山东出台一系列措施:文物保护条例、非遗条例修订积极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三孔”、泰山、石窟寺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成效显著;在全国首创设置2600余个文物保护公益性岗位,实现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全覆盖;数以万计馆藏珍贵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全省普查登记非遗资源120余万项,认定非遗项目2万余项、传承人近1.5万名,建立起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