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望岳谈|何以中国,读懂齐鲁

2024-11-30 16:31   大众新闻

  周封天下,特重齐、鲁。周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将姜太公与周公这两位灭商统帅和安邦首辅分封齐、鲁。

  封姜太公于齐,意在建立镇抚东方的军事重镇;封周公于鲁,则意在承传发展周文化于东夷之地。周封齐之后即授姜太公以“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征伐大权,成为后世齐国称霸的基础;而封鲁之时,则特别将一些传世文物、典策、器物以及主持王室祭祀的职业官员配送于鲁,使仅供周王室使用的“四代之器、服官,鲁兼用之”,让鲁国享有“王礼”。这些做法都在立国之初为齐鲁奠定了成为东方文化重镇的深厚基础。

  鲁国后来成为礼乐文化中心。首先在于它秉持周礼,以礼治国,各国诸侯大多因尊周礼而尊鲁。其次,鲁大量保存了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礼乐典章。孔子之时,鲁有存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皆弦歌之……礼乐自此可得而述”,成三百篇之《诗经》。可见,到春秋末期,鲁国无论在典籍器物保存,还是在文化人才的聚集上都是集大成之地,周代的礼乐文化确已集中到鲁国。

  齐国后来以霸业成为当时诸侯各国政治、文化交往的中心。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于春秋前期成就霸业近半个世纪。其对文化的提升在于:称霸是以主会盟、尊周室、倡礼义、伐戎狄、护中原为其主要内容。其霸业成为一种备受称赞的“仁”举,主要靠的是诸侯会盟而不是武力征服或战争。

  (二)

  春秋末期,齐鲁文化的“重心”地位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重心”地位的第一个表现,是孔子的出现。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