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渤海潮评|将黄河文化融入城市品牌

2024-12-09 10:28   

  特约评论员 初宝瑞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久以来,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大河,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是时代的需要,对于增进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促进民生改善、增强文化自信,意义深远。

  黄河每流经一个地域,就与该地域形成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非遗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1557个国家级项目,黄河流域九省(自治区)共计856个项目,总数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充分彰显了黄河流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非遗资源的多样性特征。

  山东位于黄河下游,是汇入渤海的最后一站,黄河在山东大地同样孕育出了厚重多彩的齐鲁文化,包括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齐文化、海洋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孙子文化、治黄文化等,它们与地域文化融会交织,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谱系。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国家级非遗项目共186个,在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中数量最多。其中,传统美术、曲艺、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等分项的总量占比也处在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的首位,有着鲜明的代表性,山东也因之成为展现黄河文化多样性的代表性区域。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