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揭秘“卖惨”营销背后的产业链

2024-12-14 06:33   央广网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王跃凝律师表示,近年来,因“卖惨”营销而受到处罚甚至获刑的例子不在少数,而背后的MCN机构、剧本合作团队等也往往难辞其咎。比如,去年四川省凉山州公安通报了多名百万粉丝网红虚假宣传、销售假货案件。其背后的MCN机构通过设计剧本、话术,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偶遇”“蹭饭”“助农”等情节的视频,博取眼球,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虚假宣传,涉案数额巨大,涉嫌犯罪。如果网红和MCN机构双方共同协商以合作分红的形式进行虚假营销,MCN机构与网红就构成共同犯罪,各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剧本商家明知或应知其售卖的剧本将被用于“卖惨”营销等虚假宣传目的,而仍然向MCN机构或网红提供,可能构成帮助侵权或协助犯罪,需要与实施“卖惨”营销的主体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刘晨称,“卖惨”营销方式层出不穷,根本原因还是受利益驱动,主播通过卖惨吸引流量进而带货或获得打赏,能快速获取经济利益,致使一些主播和团队愿意冒险。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即使一些主播被封号,他们仍可以“另起炉灶”,难以对其形成足够威慑。另外,现在卖惨形式不断翻新,而且隐蔽性强,平台难以做到全面、及时监管,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如何切断“卖惨营销”非法利益链?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将“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列在重点整治问题的第一条,指出这类问题的主要表现包括“编造虚假‘扶贫’‘助农’‘患病’等场景,通过‘扮穷’‘卖惨’诱导网民购买低质伪劣商品”等。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