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历史”见“大历史” 走近文物普查中的“最强辅助”
2024-12-16 12:31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朱德蒙
王守学,一位普通的济南村民,也是一位文物普查线索提供人。
今年3月,为全面掌握山东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做到“应查尽查”,山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协调机制办公室面向全社会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一时间,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提报各类相关线索信息。这些人中,有文史专家,有在校学生,也有文史爱好者……他们上报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线索,为四普新发现调查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更帮助文物普查队第一时间掌握文物点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王守学和长清文物普查队
探寻文物古迹
今年56岁的王守学,是土生土长的长清区孝里人。四普启动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征集后,他第一时间提交了十几条文物点的线索信息,包括古井、古庙、古桥等。
2024年11月,我们跟随长清区文物普查队在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进行实地调查时,见到了王守学。一身冬装的王守学,质朴、热情,正陪着队员们核对文物点的信息。
距济南市长清区20.8公里的孝里街道,因地势低洼积水,曾名水里铺。东汉初,村南巫山(今孝堂山)上建郭巨墓,遂因“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改名孝里。时至今日,孝堂山上依然矗立着的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式建筑。此外,在孝里街道广里村的东北方,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于此地开始,绵延千里,横亘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