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城市IP新势力| 道义流芳映齐鲁 书香盈溢润淄城——访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王士禛纪念馆)
2024-12-18 09:46 鲁中网
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是清初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廉吏。他是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历经顺治、康熙两朝,官至从一品,位列九卿,曾执掌司法、钱粮等多个要职,始终清廉如水,敢担当勇作为。这种清廉的品质,无疑受到了其家族家风的影响。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王士禛因秉持公正、不畏强权、坚持依法办案而触怒上级,导致官职被降级。彼时,孙夫人正寓居扬州,得知此事后,她坚定地告诉王士禛:“人命关天,你只需秉持公正之心,对人对事皆以宽恕为怀,个人的升降荣辱又怎可挂怀?(人命至重,汝但存心公恕,升沉非所计也。)”她毫不犹豫地给予儿子莫大的支持与鼓励,让他在面对压力时仍能坚守正义,不为个人得失所动摇。由此可见,王士禛步入官场之路,始终伴随着家族世代相传的家训与门风,以及父母深深的教诲与激励。
于“道义”,王士禛为官清廉,恪守“清慎勤”的准则,他总结自己为官得失,写下《手镜》50条,寄给儿子,让其“朝夕置座右,披玩而从事焉”。这不仅是王士禛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更是他家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于“读书”,王士禛创“神韵说”,诗文兼优,一生清廉,所得收入大多用来购书。这种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不仅塑造了他卓越的文学造诣,也为家族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