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包过、内部指标……教育部等发布已处置涉研考违法有害信息
2024-12-19 15:54 教育部网站
经与有关高校逐一核实,上述信息均不属实。相关公司和人员曲解有关法律和政策,将研考、推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研修班等众多项目糅合混淆,偷换概念。
(二)“考试包过”“内部指标(计划、名额)”
部分辅导机构人员、自媒体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交一定费用可实现包录取甚至协助保毕业,不过线不录取就退费”“可在考前获取真题和答案”“有内部指标(计划、名额)确保录取”等信息。还有个别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宣扬和煽动使用新型作弊手段规避监考。
所谓的“包过”“内部指标(计划、名额)”只是营销噱头,是有关机构在赚概率费,甚至通过组织作弊等非法手段窃取试题和答案,已涉嫌违法犯罪。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考试作弊破坏人才选拔制度,破坏公平竞争,败坏社会风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严厉惩治考试作弊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和代替考试罪。《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试题、答案等行为,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保研(推免)政策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