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潮音 | 潍坊昌邑文化遗产保护让历史瑰宝焕新彩
2024-12-20 13:56 大众网
面对如此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昌邑市持续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划和指引,专题研究制定了红色文化名城建设实施意见,编制古盐业遗址等7个保护性规划,并积极推行“考古前置”改革,树牢“先考古、后动土”的理念,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要求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前不得使用土地,有效解决了城乡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要素支撑。昌邑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该项工作的资金支持,探索实施“上级专项资金+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多元化投入模式,筹集资金对抗日殉国烈士祠等30余处文保单位进行集中修缮,建设各类历史文化展馆110余处。同时,为解决文博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当地创新校馆合作培养、专项业务培训等模式,先后成立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昌邑)教学实践基地、国博考古院山东(昌邑)考古工作站及潍坊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培育引进省文物修复师、民间艺术大师等高端人才31人。目前,该市拥有省市县三级非遗传承人90人,传统手工艺从业者1万余人。
续文化“薪火”,全力完善传承体系
传承是关键举措。昌邑市在全面开展文化遗产大普查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先研究、后整合”展馆建设新机制,组织文物部门和文博专家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开展内容提炼和精神挖掘,分门别类整合资源、建设馆群。近三年来,新打造展馆88处、改造提升34处,推动丝绸、海洋、红色、侨、中医药五类馆藏文化遗产资源由点成线、集群成势,已吸引近30万人进馆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