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家回应不宜祝“冬至快乐”:过度忌讳
2024-12-21 17:50 九派新闻
为何在很多人印象里12月22日才是冬至日,但今年的冬至日却是12月21日?据《广州日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回归年计算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四个回归年是1460.9688天,而现行的阳历(公历),通常一年有365天,每四年为一闰,闰年有366天,四年合计是1461天。
即同样是四年,阳历比回归年的时间长1天多,因此,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5小时或6小时,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在日期上反映的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冬至在公历的日期有12月21日、12月22日、12月23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既是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开始上升,是个吉祥的好日子,甚至在汉初以前,冬至还被定为一年的开端,也就是当时的新年,如同当今的春节,值得庆贺。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要在这一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代沿袭冬至习俗,孟元老撰写的《东京梦华录》卷十中说:“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到了明清时期,冬至日,皇帝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表达对上天和自然的尊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