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认为,作家和作家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技术,不在于风格,而是选题,是你的精神注意力,是你所关注的事物。烨园的选题决定了他的气象和格局,他在文字中释放的能量,是旁人很难具备的。
王月鹏表示,刘烨园的大部分作品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虽然过去了30多年,但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受和启示,汲取新的精神营养。“烨园老师说文学是最公正的,你怎么对待文学,文学最终就会怎么对待你。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谈论文学,在思考文学。他是用生命去写作的。他的作品,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都交付给时间。”
闫先会表示,跟刘烨园相识于30年前,“可以说,他是我的人生导师,他的话无数次左右了我的人生选择,来自他的影响绵延不绝。我一直在努力,试图兑现烨园老师那句话‘在自己的命运里完成自己’。五年过去了,我总是不经意间想起他,很怀念、很怀念……”
张国钟表示,烨园老师把自己带进文学圈子。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能遇到这样一个向导,是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王丽萍同样回忆了刘烨园为其授课的经过,“他说,文学作品应该是狼牙棒。文学创作,不怕慢,就怕站。要去做一些跳一跳就够得着的事情……今天来参加这场活动,听到师友们追忆烨园老师,也算是另一种形式与烨园老师的精神长谈,也算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