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胶济铁路”中的“胶”指的是哪里。
它是这段铁路的始发站,名字叫“胶澳”,青岛的前称。
这个特定词汇里的“胶”字,记录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而这样一段并不遥远的岁月,随着被拆除的济南老火车站大钟、面黄肌瘦的中国铁路工人蜡像和陈旧泛黄的老照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刻录在同学们心里。
近日,山师附小四(1)中队到胶济铁路博物馆参观学习。第一个展区展示的是胶济铁路的修建背景及过程。从“巨野教案”到《胶澳租界条约》,再到后来的“百日维新”和“义和团运动”,同学们了解到,胶济铁路租期之内,由德国管辖租借地,中国不得治理;德国有权制定胶州湾水域管辖章程,以约束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来往船只;德国可在胶州湾外缘各岛及险滩设立浮标,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过往船只一律交纳费用——同学们为那段灰暗的岁月而愤懑,而扼腕。
第二个展厅展示的是胶济铁路开通后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胶济铁路的修建使济南从一座自给自足的封闭古城,逐渐发展成为一座拥有开放性的商埠型城市。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济南老商埠的复原街景、旧时的铁路票据、还亲自敲响了蒸汽机车用来传递信号、提醒发车的大钟,那声音浑厚响亮,比上课铃声传得远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