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与耳结缘!小吉他“弹”出10亿元“耳朵产业”
2025-01-06 23:09 新华社
在鄌郚镇,许多人像李庆生一样,他们未曾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是在自身的努力和岁月的磨砺中,逐渐成长为技艺熟练的制琴工人。他们一刨一凿打造的电吉他,跨越重洋,远销海外,给世界带去欢乐。
今天的鄌郚镇,总人口不过8万,却有5000多人从事乐器产业,年人均工资收入8万元左右。电吉他等乐器生产成为当地居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昌乐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质检员秦洪会熟练地检查每把生产出来的电吉他。新华社记者 王志 摄
从“贴牌”到“品牌”,弹出创新乐章
曾经,鄌郚的电吉他生产出来以后,大部分都是在国外贴上别人的商标再销售,利润的大头被品牌方赚走了。为改变这种局面,近年来,鄌郚镇鼓励乐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推动产业从“贴牌”向自主品牌提档升级。
经过精耕细作,现在的鄌郚镇,已培育出了“雅特”“德鲁拉”“大树”等40多个本土品牌,拥有35项专利、42项版权,产品畅销欧美、日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今天的鄌郚电吉他,又站在个性化定制的新风口。记者了解到,批量化生产的电吉他平均每把能卖到三四百元,而定制化产品,每把价格在2000元到1万元之间,有的单价甚至能达到10万元。
潍坊大唐乐器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个性化定制电吉他受到海外市场欢迎。新华社记者 王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