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博物5分钟|这场日出,美了五千年

2025-01-10 08:11   大众新闻

  考古学家将其解读为

  太阳、朝霞、山

  描绘的应是太阳自山峰顶

  冉冉升起的情形

  你也许会有疑问:

  为什么是日出,不是日落呢?

  在陵阳河遗址的正东方

  有一座名叫寺崮山的山峰

  陵阳河的先民们发现

  每年总有两天

  太阳会从峰顶冉冉升起

  太阳和山峰之间常有云气萦绕

  这两天就是后来的春分和秋分

  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

  将“日云山”释为“旦”字

  正是汉字象形字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造字法

  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及江淮流域的许多文化遗址

  都发现有大量的象形类刻画符号

  其中,大汶口文化的刻画符号陶尊

  分别出自陵阳河、大朱家村、

  杭头及诸城前寨等遗址

  另外在安徽蒙城尉迟寺等遗址

  也发现有相同或相似的刻画符号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大口尊:高59厘米, 口径38厘米,1979年陵阳河出土。所刻符号仿佛是在一座山上矗立一株大树,具有抽象与写实的双重特点。

  这些刻画符号目前已发现30余个

  可分为8类

  其象形元素主要包括

  日、月、山、树、钺、锛、王冠等

陵阳河遗址出土陶文。莒州博物馆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