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大学生作业“AI味儿”变浓,怎么管?

2025-01-14 06:18   新华社

  曾有2年AI产品和游戏策划从业经历,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魏萱说,作业内容是否经过AI润色,大多只能靠老师经验识别;且部分高校规定的边界不够明确,例如机器翻译等无碍论文原创性的行为,似乎不应该被禁止。

  就技术手段而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金桥表示,目前可以通过统计词汇丰富度、分析语法和句子结构等,或利用语言模型分析来初步判断文本是否由AI生成。但在实际应用上,仍面临一些难点和局限。

  “AI检测工具无法完全捕捉到人类创造力的全部深度和细微差别。例如将一些常规引用或普遍用语误判为抄袭,而由于大语言模型无法识别未经训练的数据,新造词汇、独特表述可能会被当作异常处理。这会对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王金桥说。

  赵甜芳认为,AI作业的流行,更深层次原因在于传统教育理念与AI时代教育需求尚未匹配。AI工具本质上是信息的汇总器与整合者,由于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环节中“问题意识”与“事实核查”训练不足,学生对知识的加工与反思,过于依赖AI给出的答案。

  如何让AI工具真正发挥价值?

  记者从复旦大学教务处了解到,AI工具使用规定发布一个多月,目前仍处在试行阶段,将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细则。在执行过程中,将从学生、导师、评审专家、答辩专家等多维度审查毕业论文中AI工具的使用情况,严格评估学生能否自如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

  受访专家表示,合理利用AI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获取信息、理解复杂概念,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方式的革新,宜“疏”不宜“堵”。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