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遇”山东年 ④丨在山东赶大集,邂逅年味儿里的文化传承密码
2025-02-05 16:54 海报新闻
而大集上的消费热情,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认同。年轻人为一幅杨家埠木板年画排队两小时,买的不是纸张颜料,而是“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仪式感;游客驱车百里尝一口周村烧饼,品的不仅是酥脆咸香,更是地道的匠心温度。在物质丰裕时代,这种消费行为的升级,更彰显了非遗的“文化符号”特征,消费的认可便成为了文明接力的生动实践。
在山东赶大集,赶的不仅是琳琅满目的年货,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重逢;集的不仅是新春的年味儿,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基因的笃定与自信。当大集的叫卖声与非遗的千年回响交织,我们看到,非遗的本质即是“活着的传统”,而大集正是文化自然生长的沃土。
逛完大集的人潮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买的或许是一把章丘铁锅、一副生肖剪纸、一个草编小篓、一个面塑泥人,带回家的还有活着的文化。在山东大集的烟火气里,传统与现代,坚守与创新,正在生动共存。或许这便是文化传承最本真的模样,只要有扎根的土壤,文化自会像田间的麦苗,生生不息,岁岁绵延。
策划:王静 李士环
评论员:刘瑞琪
责编:张静宁
审签:单蕴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