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看《哪吒》
2025-02-07 16:35 大众网
“劫难”的背后,不一定是毁灭,而是重生;“行到水穷处”,也许能看到最美的“云起时”。无论是《哪吒1》还是《哪吒2》,我们都能在多次“绝望”剧情的背后看到新的希望。比如,若非经受“三昧真火”的灼炼,哪吒恐怕难以涅槃重生、裂变化莲;要不是一起经历种种误解与离别,“魔丸”与“灵珠”不会在“大战”中合二成一、携手打破命运的枷锁;在电影的结尾,我们也看到暗示,“劫难”不一定是毁灭,反而可能成为回归混沌、回归“大道”的一个机会。正所谓,“赠与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情谊。”
二
近年来,《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中国文化IP的登顶,让我们逐渐意识到,国外的“月亮”并不是比较圆,我们也并不是一定要看着“外国超人”拯救世界——可以不去争世界的“顶流”,但我们拥有成为“顶流”的能力。
什么是文化自信——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灵山取经路上,面对八百里狮驼岭的崇山峻岭,悟空一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让我们感悟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乐观与辽阔。《封神演义》原著中,哪吒三太子为救天下百姓免于水患,抽龙筋闹东海,体现了“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博大情谊。面对邪恶与不公、困难与挑战,中华文化总用倡导侠义去匡扶正义、用乐观去涵养精神,却也从不居功自傲,高高在上,这种发自内心的正气便是我们最大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