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而无名丨上海交大老师忆黄老:他安心做事的态度对学生成长很重要
2025-02-08 10:29 海报新闻
2月7日晚的交大校园,因学生尚未开学颇为冷清,可在船建学院楼内,仍时不时能看到前来献花的人。“誓做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要有信仰、有理想,还要有本领。科研发展永无止境,在创新道路上要永不知足。”在黄旭华院士专题展上,面对黄老的寄语,有人陷入了沉思。
“五十年代他被调到北京去,那时候谁都不知道他去哪里,连他妈妈也不知道。”7日晚8时许,一名工程力学系老师带着自己的儿子前来献花,他们在黄旭华院士的照片前深深鞠了几躬。他表示,来交大十几年,时常听到黄院士的事迹,在讲课时也会提到黄院士,其中最让他感动的,就是黄院士隐姓埋名30年的故事。
“我觉得对于学生的培养,一个是学术的深挖,一个是做事情的态度。他(黄老)不仅是在技术上有突破,而且能够安下心来把事情做好,这对学生将来走上人生道路很重要。”他说。
交大师生向黄旭华献花
黄旭华出生于1926年,1945-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荣获“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2014年,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称号;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获评“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旭华曾隐姓埋名30年。此前他在《开讲啦》栏目中自述,1958年他从上海调到北京,临走前,领导只告诉他出差到北京帮助工作,因此他连行李都没有带。父母多次写信问他,他也闭口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