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看聊城|Deepseek眼中的非遗聊城: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2025-02-11 15:23 大众网
在山东省聊城市,葫芦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的艺术品。手握几把刻刀、一支圆规和一支铅笔,省级非遗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传承人王树峰正俯身雕刻一枚葫芦,刻刀游走间,纹样渐次浮现。从事葫芦雕刻二十多年来,王树峰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葫芦雕刻,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坚守,更是聊城非遗在新时代破茧成蝶的缩影。
![](https://appimg.dzwww.com/share/2025/02/11/3e4ba0c1946e288.png)
文化基因库里的千年回响
作为黄河文明与大运河文明交汇的“双十字”枢纽,聊城孕育出独特的非遗谱系。目前全市拥有12项国家级、6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葫芦、木版年画、剪纸艺术、麦秸画等传统技艺绽放绚丽光彩。临清贡砖烧制技艺至今延续着紫禁城营建标准,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京标“印记;冠县查拳在武校少年的呼喝声中传承百年武脉;而东昌府区的木版年画,则用斑斓色彩勾勒出鲁西民间的生活图景。
非遗的现代化叙事
非遗保护中心的数据揭示了一个矛盾现象:虽然80%的受访者认同非遗价值,但实际接触过非遗的市民不足35%。这种认知与体验的断层,催生了聊城的非遗“破壁行动“。
在聊城,剪纸艺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梁颖正手持剪刀,在红纸上轻盈地舞动着双手。为了让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梁颖这些年可谓煞费苦心。她不仅定期在社区、学校开设剪纸公益课堂,免费教孩子们剪纸,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爱好者展示剪纸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