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粮”方 为何聚焦这“六大引领区”
2025-02-20 00:24 海报新闻
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和强筋专用小麦优势产区,鲁西南片区的兖州区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推进制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了今麦郎、益海嘉里、白象等知名企业落户兖州。
在兖州,以今麦郎食品、白象食品等为龙头的面品加工企业,年产方便面15亿包、挂面9000多吨;以益海嘉里粮油、今麦郎面业、巧嫂面粉、华龙农庄等为龙头的面粉加工企业,年处理小麦达到70多万吨。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了全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小麦价格比同期全省平均价格高出10%,每年带动农民直接增收1000多万元。
“黄三角”片区:盐碱地种出“新粮仓”
山东盐碱地面积接近900万亩。近年来,山东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着力在这些“不毛之地”上开辟“新粮仓”。
耐盐碱的高产品种不断涌现,为盐碱地粮食产量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科豆35”大豆大面积示范种植亩产稳定在270公斤以上;耐盐水稻“鲁盐稻69”亩产达498.17公斤;“济麦60”在3.65‰盐碱地平均亩产497.1公斤,创中度盐碱地小麦单产新高……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黄三角盐碱地上涌现出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建起了“新粮仓”。2023年东营市粮食单产较上年增加14.98公斤,增幅达3.9%,全省最高。
2024年9月,山东省农科院万书波团队在黄三角农高区的盐碱地上,采用单粒精播技术等配套技术种植花生,实收亩产荚果624.62公斤,比双粒穴播对照田增产11.86%,并连续3年创造盐碱地花生高产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