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钢铁产业逐“绿”向“新”
2025-02-20 09:45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记者 付玉婷
ESP产线被誉为继转炉炼钢、连续铸钢后的“第三次钢铁工业技术革命”,从钢水到钢卷的转变,传统生产线需要3个多小时,ESP产线只需要7分钟。这样的生产线,日照钢铁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日钢”)有5条,其ESP特色产品产量现已占到山东钢铁产量的10%,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京沪高速、青藏铁路、胶州湾跨海大桥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工程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但很多人或许不清楚,ESP产线跑出加速度,离不开产能优化后一批新建大型高炉、转炉提供的支撑。2019年前日钢产能不足千万吨,伴随山东实施钢铁优化布局调整,日钢承接滨州、淄博等传输通道城市962万吨的钢铁产能转移,新产能的释放为其实现高能耗、低产出冶炼装备“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新压旧”提供了空间:新建的3000立方米高炉、300吨转炉及配套设施不仅节约60%的土地资源、减少超过60%的污染排放、降低25%以上的能耗,还以更稳定的铁水质量带来中高端产品占比的持续提升。目前,日钢炼钢产能已达1895万吨,铁前、炼铁及炼钢等全流程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