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副刊 | 东明粮画“福籽绘”的创新演绎
2025-02-23 09:04 人民日报
“福籽绘”的创新演绎
刘 燕
粮食也能作画?在我的家乡山东,一项古老的粮画艺术近年来焕发新活力。从作为文化的使者亮相非遗活动,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到与科技相结合,以数字艺术形式演绎“春华秋实”的农耕诗篇,东明粮画在时代拓展中丰富艺术表达,为民间美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开新思路。
东明粮画主要以谷物作画,又称“福籽绘”“五谷画”,是农耕文明积淀下借物抒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古代五谷祭祀活动。过去,东明地区的人们常在花馍、盘子上装饰粮画,表达敬天惜粮的农耕智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赋予粮画丰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东明粮画不断汲取其他艺术门类营养,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美术样式。

东明粮画《秋实图》,作者韩国瑞
五谷杂粮是自然的馈赠。在传统观念中,五谷与五行、五色、五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在中医文化中,赤、青、黄、白、黑五色谷物,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的食补,因此在我国很多地方有食五色粮的习俗,而用五色粮做五谷画也寄托了人们对五福临门、五谷丰登的期待。可以说,粮画艺术是传统礼俗观念的感性显现,是五福文化的符号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