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们用匠心坚守初心,持工匠精神认真打磨作品,才能使非遗民俗身具宝莲之七色,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科技创新宝光现。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节节攀升,一场非遗版“哪吒热”也开始席卷全国。非遗面塑版哪吒、非遗剪纸版哪吒、非遗皮影戏版哪吒纷纷登场。哪吒的风火轮飙进了非遗世界,也为我们展现了传统与IP碰撞出来的创新火花。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隐于世间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各类平台上,不但能让人们更细致地了解“非遗”文化,还大大拓展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渠道。B站up主江寻千曾发布过跟随杨建军老师学习打铁花的短片,向我们展现了年轻一辈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也让观众们得以感受到铁水泼出千树火的壮观与浪漫;95后肖瑶创办齐绘绣庄,研发制作刺绣产品,将桃源刺绣推向市场,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刘贵兵打破平面糖画传统,首创3D立体糖画,将糖画带出了国门;糖王周毅将面塑和翻糖手艺相结合,以别具一格的“中式翻糖手办”在国际比赛中脱颖而出。
老手艺玩出新花样,正是科技创新为非遗民俗赋予了莹莹宝光,使其在新时代拥有了新机遇。
文脉根植莲藕生;匠心坚守色彩具;科技创新宝光现。正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共同组合成的“七色宝莲”,帮助非遗民俗重塑身魂,助力非遗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生机!

责编:张学瑞